每天喝八杯水對身體健康,這話沒毛病,但是你喝水的習慣是對的嗎?無論喝桶裝水、瓶裝水還是自己燒的水,都要盡量避免以下7個喝水壞習慣……
1.自來水一燒開就喝
國人喝白開水是種好習慣,但是你知道嗎?水不能一燒開就喝。因為我們的自來水都經(jīng)過氯化消毒,其中氯與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結合,會產(chǎn)生鹵代烴、氯仿等多種致癌化合物。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(yǎng)工程學院教授姜微波建議,燒水時,不妨采取三步走:首先將自來水接出來后先放置一會再燒;水快開時把壺蓋打開;最后,水開后等3分鐘再熄火,就能讓水里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飲用標準,是真正的"開水"。
2.飲水機從不洗桶裝水和飲水機
無論在家庭還是辦公室、公共場所都已非常普遍,你有沒有想過,用的飲水機自從放在那兒就再也沒“洗過澡”。飲水機看似讓人喝上好品質(zhì)的水,實則“二次污染”很嚴重。每當打開飲水機龍頭時,聽到“咕嚕”的聲音,桶里翻出一串氣泡,這就是有空氣進入,灰塵及微生物就會被帶入。據(jù)國家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監(jiān)測部門檢測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桶裝飲水機內(nèi)的冷熱水膽3個月不洗就會大量繁殖細菌,如大腸桿菌、葡萄球菌等。所以,最好一月清潔一次,夏天兩周清潔一次。辦公室的飲水機因為使用頻繁,更得勤加清洗。
3.愛喝瓶裝水
攜帶方便、開蓋能喝,在中國,瓶裝水消費正在以每年30%的速度遞增。瓶裝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導致人體慢性中毒的物質(zhì),尤其是當瓶子在高溫環(huán)境中,或開啟后沒及時喝掉,有害物質(zhì)會滲入水中,危害健康。因此,瓶裝水一定不能受熱或暴曬。“很多人喜歡在車里放一箱水,這是不對的。尤其夏天,后備箱溫度非常高,容易讓有害物質(zhì)進入水中。”董金獅建議,最好的辦法是買個質(zhì)量好的水壺自己帶水,安全又環(huán)保。
4.喝千滾水
“現(xiàn)在用電熱水壺的家庭越來越多,很多人燒的水一次喝不完,過一會兒又重復燒開。這種千滾水最好別喝。”水燒開盡量當次喝完,別反復加熱。很多人擔憂飲水機中的水是不是千滾水,因材料限制,飲水機中水的最高溫度一般為九十攝氏度左右,達不到沸騰的狀態(tài),不是千滾水。“但桶裝水的最佳飲用時間是出廠后1—15天,一旦超過15天,水中的細菌過多,就不宜再飲用。”
5.不渴不喝水
國內(nèi)一項調(diào)查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七成人都是發(fā)覺渴了才喝水。殊不知當你感到口渴的時候,你的身體至少已經(jīng)流失了1%的水分。喝水不是為了解渴,而是讓其參與新陳代謝,被人體吸收,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,誘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。同時,越不注意喝水,喝水的欲望就會越低,人就會變得越來越“干旱”。所以,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時補水。外出時手里帶上一瓶水,隨時喝一口;辦公室或家里多放上幾個水杯,見縫插針,有機會就喝。
6.每天喝不夠6杯水
上班一族常常會因工作關系疏忽了喝水,長此下去,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。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、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,建議每天最少飲水1200毫升,大約6杯的量。如果活動量大,出汗多,則相應增加喝水量,及時補水。有人會問,之前一直說每天喝水不少于2000毫升也就是8杯水,為什么現(xiàn)在只有1200毫升?其實,2000毫升是指人一天需要的水分總量,果蔬里含有大量水分,連主食、肉里都有,人體需要的水,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食物中。6杯是最低限的量,有些人則需要喝得更多。比如煩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緩心情,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體重,運動后、洗澡后也都要及時補充水分。
7.不按體質(zhì)喝水、飲料代水
“白開水沒味,還是喝飲料吧。”很多孩子每天可樂、果味飲料不離手,用飲料代水,無異于花錢買身病。“不但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,還會降低食欲,影響消化和吸收。”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兒的水,也要根據(jù)自身體質(zhì),適當改善。比如——便秘的人可以喝點蜂蜜水或者果蔬汁,能夠促進腸道蠕動;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綠茶、涼茶、果汁,多喝暖胃的紅茶、姜糖水。救命水,不是真的喝了就能救命,而是這種飲水方式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好處,堅持喝有延年益壽的功效。
頭發(fā)出油,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現(xiàn)象。那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頭發(fā)出油
有人喝茶為了節(jié)省時間會直接倒點開水就好了,但其實泡制菊花茶也是有學問的
用啤酒涂搓頭發(fā),不僅可以保護頭發(fā),而且還能促進頭發(fā)的生長。啤酒中有效的
誘發(fā)胃潰瘍的原因有哪些?如何引發(fā)胃潰瘍
婚后五種女人容易成為怨婦你知道嗎?
別給孩子壓力!會增加糖尿病風險的!
一周兩次性生活會讓你的他陪伴你更久
女人其實才是真正名副其實的“謊話精”
狐臭怎么治?治好狐臭離不開這種好方法
什么是腕管綜合征? 導致它發(fā)生的原因
春季“三
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,不可代替專業(yè)醫(yī)師診斷、不可代替醫(yī)師處方,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。
Copyright © 2017 m.inbucx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-9